English

我国新闻事业五十年变化巨大成就喜人

1999-09-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何才庆 我有话说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之际,为全面反映我国新闻事业50年的成就,中国记协将于9月30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中国新闻事业50年》成就展,在展览即将开幕之前,我们采访了中国记协负责人。

记者:5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事业,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您是否可以概括介绍一下中国新闻界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负责人:首先我想介绍一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唱响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50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规模有了大幅度发展,媒体数量大量增加。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新闻工作者仅有1万多人,现新闻从业人员已达55万多人。据1950年全国新闻工作会议调查统计,全国有报纸253种,截至1998年,全国共出版报纸2053种,总印数为3000.38亿份,中国报业广告收入也迅速增长,1998年为103亿元;1950年全国共有人民广播电台65座(不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到1998年底,已有294座;通讯社有新华社、中新社2家,其发展规模也十分可观;我国电视事业是1958年才起步的,发展到今天,我们已有中央和省市级有线和无线电视台560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287座,教育电视台75座。全国拥有电视机3亿多台,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9%以上,电视观众达10亿多人,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记者:您的介绍很有说服力。那么,您能否谈谈新闻媒体结构有些什么变化?

负责人:大家知道,过去新闻媒体比较单一,经过20来年的改革,现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品种、多特色的新闻媒体结构。从报业来说,有日报、晨报、午报、晚报,有中央一级的报,也有各级政府的报,有行业报、专业报,有都市报、农村报,有各级党委的机关报,也有人民团体办的报;广播有中央台、地方台,还有用43种语言对外广播的国际广播电台;电视有中央台、各地方台、有线台、无线台、教育台等。

记者:新闻改革是近20年来新闻界的大事,您是否可以讲一下新闻改革的情况?

负责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媒体普遍进行了新闻改革。这些改革的主要成绩就是,新闻战线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关怀下,各新闻单位和新闻从业人员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新闻事业和新闻改革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增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调动了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各媒体除了政治、经济新闻外,还大量报道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科技成就、社会新闻、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自然趣闻等,许多报道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

记者: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有新闻采编的技术手段和新闻媒体的实力有了极大的发展,您是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新闻界物质手段方面的进步?

负责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体设备、技术等也有很大的进步。随着中国报纸采用电脑排字、拼版、传版和胶印技术、彩色印刷,过去那种“铅”与“火”的落后设备和技术已被淘汰;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省级电视台已经用卫星转播节目,许多报纸用卫星传版,取代了报纸传真或纸型航寄等手段,新闻照片也采用了数码传送新技术,摄影机也在向数码化方向转变。现在不少新闻媒体上了因特网,使用多媒体等新的传播技术问题,已经摆到了我国新闻界面前,随着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以及新兴媒体的出现,新闻技术的现代化,新闻的时效将大大加快,新闻产品的质量将大大提高。

记者:50年来,中国新闻界与外国新闻界的交流与合作也做了大量工作,是否请您作一简要介绍?

负责人:中国新闻界与外国新闻界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方面。中国记协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曾是中外新闻界交流与交往活动最重要组织机构之一。现在,中国新闻界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界有交往关系,中外新闻界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发展得更加经常、广泛和深入。近年来,每年仅由中国记协接待和派出的新闻代表团就有50个左右。同样,中国大陆新闻界也加强了与香港、澳门、台湾新闻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了视野,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记者: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新闻工作者也会面临许多挑战。面对新世纪,新闻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负责人:经过50年的辛勤耕耘,中国新闻事业已呈春意盎然、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但我们一定要有持续发展的观点,其中抓好新闻队伍建设就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新闻工作者所需要的素质从根本上说,就是江泽民同志所说的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才能不断拿出自己的新闻精品奉献给读者和观众,完成新闻工作者“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光荣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